仇焕广:做一名社会的贡献者【转】
*本文转自公众号“SARDER”,原标题“院长毕业致辞丨仇焕广:做一名社会的贡献者”;仇老师在致辞中谈到了个人及导师的学术故事,强烈推荐阅读
————
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
毕业致辞
亲爱的各位同学:
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代表学院,在毕业典礼上跟大家说几句话。看到各位朝气蓬勃的笑脸,看到各位信心满满走向人生新的阶段,让我想起了一句话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。回想20多年前我大学毕业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,感觉时间就像白驹过隙,一晃而过,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。
我不太喜欢长篇大论,不太会讲太多道理。因为我一直觉得行胜于言,作为老师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怎样做人和做事。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应该让每位学生从人民大学的老师、农发学院老师的身上感受到认认真真做人做事的道理,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于心,变成自己的习惯。但是,今天临别之际,我还是有很多不舍,还是想分享几点自己的感悟,也讲一些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,希望对各位同学能有一点启发。
第一、给理想一点时间。
这是我借用一本书的名字,其实我想说的是,当你每天忙碌于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的时候,找一点时间,仰望星空,让理想照亮你人生的道路。
从小的时候,父母和老师就会经常教导我们“做一个有理想、有价值、对社会有贡献的人”。可是怎么才算一个有价值有贡献的人?
我读博士的时候,有一次到国外访学。我们那位教授对学生非常严厉,每天早晨,中午和晚上下班之前都要来我们办公室检查,每次都是“come to the black board”(到黑板上来),推导一通公式。有一次,我一位同学一紧张,把professor(教授) 叫成了producer(生产者)。老教授一听还很高兴,“yes, yes, I am a producer, you are a consumer”(是的,我是生产者,你现在还是一个消费者)。我想如果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达,一个有价值的人就是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,你可以说我对这个社会是一个 net producer (净的贡献者), 不是一个net consumer(净的消费者)。可是我们每个人,消费的物品很多,对社会的贡献也多种多样,有些可以用货币衡量,有些不能用货币衡量,怎么加总、权重是什么?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。也许你一夜暴富成为亿万富翁,也许你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为贫困的农民和孩子默默奉献,一贫如洗,谁是这个社会的净的消费者,谁是这个社会的净的贡献者,只有你心中的良知才能告诉你答案。
什么是理想?也许有人说,我不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。我的建议是,如果你不知道你5年以后、10年以后的目标是什么,那么你可以想想,你60岁的时候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我想这还是比较容易想清楚的。如果你想清楚了60岁时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你就可以倒推,为了实现60岁的目标,你50岁应该是怎样的人,40、30岁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。尽管人生的道路不是完全能够由自己左右,有很多的偶然因素,但是如果你知道大方向在哪里,你就不会迷失自己。即使偶尔随波逐流,你依然会回到你认为的正确的轨道上来。
第二、坚持,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。
作为人民大学毕业的学生,大家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,在人生的起跑阶段你已经占据了有利的位置。但是,这点差距,绝对不足以成为人生差距的关键因素。如果你要取得比别人多一份的成绩,就需要比别人多一分甚至十分的努力,而且这种努力不是靠一天,是靠日积月累的坚持才能成就。马拉松的起点很拥挤,但终点往往并不拥挤,因为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。
有人说,要坚持做好一件事,首先要有兴趣,我对这句话有点怀疑。很少有人能够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,并且有机会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。相反,我觉得兴趣是逐渐培养起来的,在工作中感受到哪怕一点点成绩或成功给你带来的喜悦,也可能是工作中一点一滴的感动,让你逐渐热爱上这份工作。在这个兴趣培养的过程中,大部分时间可能是很辛苦的、甚至是痛苦的,我想年轻人无论在求学的过程中、还是在刚开始工作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。
这里我想用我的博士导师作为一个例子。我的老师黄季焜教授,他是国内非常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,在国际上也有非常高的学术声誉。从他博士毕业到现在差不多30年了,基本上每天从早晨8点工作到晚上12点,天天如此,没有周末、没有假期。我记得我2006年从荷兰做完博士后回国的第1个星期,我周六周日没去办公室加班,第2个周末还没去,可能在国外习惯了,觉得周末就是应该休息。结果到了星期一上班后,我打开邮件,一下子收到了黄老师发来的17个邮件,我的第一个直觉就是黄老师邮箱中病毒了!然后打开,一个一个看,发现他把周末工作的成果一项项都发到我邮箱,最后一个邮件说“我周六周日到办公室都没有看到你,我工作已经16年了,我从来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,你们刚刚开始工作,周末就要开始休息,这样是不行的”。所以,我现在基本每个周末也到办公室工作,晚上也加班。当一件事情已经成为习惯,你会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痛苦。勤奋是一种习惯,懒惰也是一种习惯。
第三、把自己当回事,把该做的事情认真做好。
什么意思,不要糊弄自己。作为人民大学毕业的学生,是国民表率、社会栋梁,我们更没有理由不把自己当回事。在我们大学的四年或研究生的三年中,老师会让你做一些研究,也可能带你做一些课题,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去做好,不要随便应付,更不要弄虚作假。比如,在回归分析中,你发现你想要的结果不显著,不支持你原来的设想,怎么办?有的人可能就直接改改数据、甚至直接在回归结果上,加上两颗、三颗星号,把结果改显著了,交差了事。我想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开始,一个人未来的研究、未来工作,路都不会走的太远。所以,我也经常跟我的博士生、研究生说,工作没有做好,可以有很多理由来解释,但是糊弄、作假是一个性质问题,是人品问题。
第四、保持一颗谦逊、善良、懂得合作的心。
未来我们很多同学都会成为部门领导、企业的老总,著名的专家学者,站在社会金字塔的顶端。我期待同学们到那时依然能保持一颗谦逊的心,从人格上尊重你遇到每一个人,哪怕他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弱者。保持一颗善良的心,一个困难,可能对于弱者就像一座大山难以翻越,而对你可能只是举手之劳,请你伸出你的手,使自己成为一名这个社会的贡献者。
保持一颗合作的心。在日常的学习中、工作中、生活中你总会跟你身边的人有一些利益之争。比如在评选优秀团员、优秀班干部,在共同发表文章时谁是一作谁是二作等等。将来你走向社会、走向工作岗位,你可能会更多面临这种事情。把眼光放长远一些,学会在合作共赢中成长。
我举一个自己跟一位国外老师合作的例子。我认识这位老师是在国外的一个学术讨论会上。他当时已经是非常著名的华人学者了,后来入选了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。我当时就想,这么牛的大专家,我一定要找机会跟他合作。有一天,我跟他聊天,知道他是甘肃人,喜欢吃面,兰州拉面大家都知道很有名。他说他吃不习惯西餐,我说我会做饭,您就到我家里(其实是宿舍)来吃饭吧。结果就真的请来了。我其实根本不会做饭,锅里煮上面条,打俩鸡蛋、加点菜叶,弄点辣椒酱,就做出面来了,我再请他喝瓶啤酒,荷兰有名的Heineken,1欧元,然后就开始聊学术合作了,并开始讨论课题设计和课题申请书。后来有一天,他突然告诉英国最近设立了牛顿国际学者的奖学金,主要是支持其他国家的年轻学者与英国的科研人员开展合作研究。我们就把之前的申请书修改后投上去了,最后全球所有学科一共有50人获得了该项资助,我是其中之一。有一次,英国科学院、英国皇家学会的几位院士请我们获得资助的人吃饭,我就问他们,当时你们怎么选出来这些获得资助的项目,他们就说:看到大厅的楼梯了没有?当时申请的太多了,我们就把这些申请书从楼梯上往下一扔,然后从上面捡了50份。所以我想跟各位同学说,一定要学会与人合作,合作就可能创造更多的天上掉下来的机会。
作为农发人,我们都懂的三月播种,暂时得不到回应不必焦虑,种子正在发芽,我们时常浇水施肥,剩下的就交给时间,静待六月花开九月收获。
最后,我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,与大家共勉:“青年时代,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,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。” “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,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,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,才会留下充实、温暖、持久、无悔的青春回忆”。
再次祝福大家!我相信我们还会再见,我相信我会一直想念,我相信我们都会很好,我相信 我相信的一切变成火焰,照耀彼此的脸,茫茫人海相互看见。
图文: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
排版:谢树林
审核:陈乙瑶
——END
本文转自公众号“SARDER”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2j7z8xW-T0bKVXkEdUj9w
相关阅读: